超市的貨架上擺了一排菜籽油,還有個好聽懷舊的名字:外婆鄉(xiāng)小炸。湊近看標簽,產(chǎn)地居然是我的老家,不禁讓我想起兒時跟外婆一起收油菜籽的情景。我的老家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那里的鄉(xiāng)人們都喜歡種油菜,大片大片的。外婆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農(nóng)活不輟,種了很多油菜,能收很多菜籽。春天,金燦燦的油菜花開在田野上,是季節(jié)最美的外衣。喜歡看油菜花的人很多,知道油菜籽的人卻很少,了解收割不易的人則更是沒有幾個了。油菜花大美過后,會結(jié)成籽,沒有了往日燦爛的模樣。它先是泛青,再泛黃,等到一粒粒油菜籽飽滿之時,便要收割了。更準確地說,是砍而不是割——成熟的油菜秸稈粗壯結(jié)實,需用鋒利的砍刀用力去砍方可。收割菜籽,一般在夏初之際。5月中下旬的早晨和上午,氣溫不太高,還沾著點露水,那時收割,菜籽不會因外力觸碰而破殼落地,造成浪費。而每到收割季,我都會看見矮小的外婆,在一望無際的油菜地里一點點地挪動,沒完沒了地砍呀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