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新鮮出爐的胡麻粑粑。新華網(wǎng) 劉云 攝
新華網(wǎng)昆明7月30日電(韓文萍 劉云)“熟了,嘗嘗!”一家小店前,戴眼鏡的中年男人切開一個剛出鍋的粑粑,遞給路過的游客和市民?!熬褪沁@個味兒!”市民豎起了大拇指。
這個戴眼鏡的男人叫楊武,他的店叫“眼鏡粑粑”,開在昆明市的官渡古鎮(zhèn)內(nèi)。店頭下面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昆明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官渡區(qū)官渡粑粑制作技藝傳承人楊武”。一個小粑粑竟然還是非遺,這是很多食客沒有想到的。
最“官渡”的眼鏡粑粑
北方人口中的餅在云南方言中叫粑粑。官渡粑粑的名氣太大,以至于官渡區(qū)之外的昆明很多地方都有售賣。如果你讓老昆明人給你推薦一家,那么大多數(shù)人都會告訴你,官渡古鎮(zhèn)的“眼鏡粑粑”最正宗。
6月29日,楊武正在將粑粑翻面。新華網(wǎng) 劉云 攝
楊武說,其實他做的粑粑并沒有什么秘方,餡料跟別家基本一樣,只是在對于面粉的認(rèn)識和制餅的手法上,他認(rèn)為自己更具一點優(yōu)勢。
“我們家一直是做面粉加工生意的,小時候我就幫著家里做事,所以對面粉有比較準(zhǔn)確的認(rèn)識?!睏钗浣榻B,好面粉是做好粑粑的基礎(chǔ)。和面的過程也很重要,面粉被倒進機器里后,慢慢加入溫水,再來一點堿和鹽。“堿是骨頭鹽是筋”,這樣和出的面更筋道、更有嚼頭。
楊武熟練地操作著眼鏡粑粑的每一道制作工序,雖不繁雜,卻清晰深刻。等待面團發(fā)酵的時間里,楊武說起了他開這家小店的機緣?!拔沂谴罄砣耍?993年坐車來昆明,路上幫助了一個身體不舒服的老太太,并且把她送回了家。老爺子得知我要在昆明開店,就把我領(lǐng)到這里,于是我就租下了這個20平方米的鋪面,賣點破酥包之類的吃食?!?
2001年,官渡古鎮(zhèn)恢復(fù)建設(shè)一期工程全面啟動,很多老昆明人回到這里尋味過往。楊武發(fā)現(xiàn)很多老昆明人對官渡粑粑念念不忘,于是找到了在官渡古鎮(zhèn)茶館里講評書的太老師。經(jīng)過太老師和他家人的指點,2003年,楊武開始做起官渡粑粑。“開始每天能賣200-300個,現(xiàn)在每天能賣到3000個左右,每個3塊錢,經(jīng)濟實惠?!?
面已醒好,楊武重新戴好口罩,洗手、揉面,再把面揪成一個個拳頭大小的劑子,左手拿劑子,右手舀上滿滿一大勺餡兒,包好,揉圓,往案板上一摔——這可不是為了???,而是讓餡料更加松散,最后搟成圓餅,一個粑粑就成了。
案板上擺著好幾盆餡料,楊武一一介紹道:“這是白糖胡麻餡兒,是我們賣得最好的。這是玫瑰豆沙餡兒,這是白糖花生餡兒。還有一種什么餡兒都不加的光餅?!背粗起W料也有講究,以白糖胡麻餡兒為例,把胡麻炒到將要炸開的程度最好,然后放進機器里磨成粉,再拌入白糖,用胡麻釋放出的油將糖和胡麻粉充分融合。
搟好的粑粑被依次擺放到一口特制的大平底鍋上,開中火,蓋蓋兒,烙上30秒,再翻面烙上2分鐘,這時已經(jīng)可以聞到淡淡的麥香,也可以看到金黃的色澤了。最后再翻面烙30秒,出鍋!
一份牽動人心的念想
“老板,給我來10個胡麻的?!薄敖o我來6個,每種餡兒2個。”一會兒的功夫,一大鍋粑粑就被搶光了。楊武一邊把顧客要的粑粑放進筲箕,一邊不忘提醒道:“多晾一會兒,涼了再裝袋?!彼?,會影響粑粑的口感和味道。
6月29日,顧客正在品嘗粑粑。新華網(wǎng) 劉云 攝
顧客在等待時,他也會切上幾個粑粑,帥氣又精準(zhǔn)地拋給等候的顧客和路過的人吃。剛切開的粑粑,隱隱地冒著一股熱乎氣兒,胡麻的香、白糖的甜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夾在嚼頭十足的面皮中,咬上一口,香滿口鼻!
當(dāng)天上午,一群老人特地從城里來官渡古鎮(zhèn)買眼鏡粑粑。老人們說:“這家的內(nèi)容(餡料)多,我們每次來都要買?!薄拔沂堑赖氐睦ッ魅耍@個味道很正宗?!?
收獲好評,楊武當(dāng)然很高興,不過,談及未來的打算,他自己卻有清醒的認(rèn)識?!拔揖拖胧睾眠@個店,做好粑粑,自己做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更好,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對吧?”
食物一旦被賦予情感、賦予意義,就擁有了自己的靈魂。對于許多昆明人來說,官渡粑粑已經(jīng)不僅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對這座城市的念想。
楊武曾對一個小顧客說:“小朋友,吃一塊家門口的粑粑,記得是一個戴眼鏡的人賣的,這就是你以后的鄉(xiāng)愁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