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極端天氣頻發(fā),反常的南旱北澇,造成了部分地區(qū)糧食減產,這讓多年從事農技推廣的許明,在向農戶傳播精準農技時,也感到了壓力和責任。
在直播間里傳播農業(yè)技術,要跟得上農戶的需求。為了獲得更多農技知識,許明走了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多地,實地看了一些田塊,在雨下得最大的時候,堅持在田間地頭直播傳播排水排澇的農技知識,“那時候很擔心水澇會影響農民收成?!?
兩個月過去了,9月中下旬的東北,局地氣溫已經逼近零度,大田里的玉米闖過了春播后的干旱、中期的水澇后,在成熟收獲前,還有最后一關“霜凍”要過。早上5點半,許明帶著手機和支架下田了,在直播間,向農戶詳細講了玉米預防霜凍的措施。
“可喜的是,今年東北地區(qū)整體產量還是符合農民期待的?!痹S明說,不管是流轉土地種植的合作社,還是小農戶,土地往往不只一塊,個別地塊面臨減產,但大部分地塊都是豐產的,預計,今年玉米的平均畝產能夠達到1500-1700斤。
━━━━━
農事課堂,
從線下搬到了直播間
利用手機傳播農技知識,許明徹底從一個傳統(tǒng)的農技推廣人,變成了直播間的“幸福鄉(xiāng)村帶頭人”。在田間地頭,通過手機直播農技知識,許明已經堅持了7個年頭,在快手平臺,“現(xiàn)代農業(yè)許老師”的賬號已經超過了209萬粉絲,這些粉絲大多為50-60歲的農民,他們習慣早起,許明也隨著粉絲,把直播時間改到了清晨。
在每個關鍵的農事節(jié)點,從種子的篩選、播種時令與密度,經歷田間管理、水肥補給、病蟲害防治,到最終收獲、擇機出售,快手平臺的農技主播對種植的全流程的影響正在加深??焓职l(fā)布的2021三農生態(tài)報告顯示,農業(yè)生產從線下到線上,影響力正在增加,有超過1.9億月活躍用戶,在快手關注農業(yè)技術,種植及養(yǎng)殖短視頻,在三農原創(chuàng)視頻中占比超過60%。這意味著,農業(yè)技術知識,正通過短視頻平臺,滲透至千萬家農戶。
早年間,許明經常在田間地頭給農民做培訓,講解高產、病蟲害防治的技術。2016年,許明開始接觸快手,最初只是發(fā)發(fā)自己的日常,直播唱唱歌,根本沒想到傳播農技知識,是粉絲的話,讓許明改變了方向。在直播間,粉絲喜歡叫他許老師,“現(xiàn)代農業(yè)許老師”的名字正是由此而來。
利用短視頻、直播推廣農技,許明把多年積累的農技推廣知識,從線下搬到了線上。最初時,許明幾乎把自己懂的農作物說了個遍,雜糧、大豆、高粱、谷子、花生等,只要東北地區(qū)涉及到的農作物,許明都想講。
近年來,許明的直播內容經歷了從“百科全書式”到“精耕細作式”的轉變,隨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加上自然災害、極端天氣頻發(fā),許明將更多精力專注在了大田作物領域,深耕玉米領域,給農民提供更專業(yè)的農技知識,“農戶對主播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對專業(yè)農技知識的需求也在提升,這也倒推主播不斷學習提升。”
━━━━━
農技知識,
跨越數(shù)千公里傳播
經過了從有趣到有價值的轉變,“現(xiàn)代農業(yè)許老師”也為農民帶來更多實用技術知識,許明的粉絲量漲起來了,“以前什么都想做,賬號內容包羅萬象,想以此留住更多粉絲,但是當專注玉米領域、聚焦農技,也是可以服務更多人群的。”
今年快手發(fā)布的農技人報告中顯示,快手新增種植養(yǎng)殖類視頻超過1.3億條,農技直播日均3.5萬場,農技內容創(chuàng)作者數(shù)量超過17萬,這些創(chuàng)作者來自全國各地,有的是碩士畢業(yè)返鄉(xiāng)的高材生,有的是深耕一線多年的農技專家,也有普通的農民朋友。
快手三農負責人尹彩琴曾表示,快手平臺擁有超2.4億的三農興趣用戶,短視頻日均播放量超過10億,在三農題材備受用戶歡迎的快手社區(qū)中,三農內容具備天然的成長氛圍。
許明在遼寧阜新經營著一家農資實體店,原來,實體店服務的群體只有本地的3000人,而在直播間發(fā)出邀請的一次線下高產技術栽培課,粉絲到場了2000多人,這里邊還有種植大戶、合作社,“最遠的粉絲是從黑龍江坐火車來的,來了這么多人,會場容納不下,完全超出了預期?!?
在直播間里,許明的農技知識,可以傳播到河南、甘肅、寧夏等地區(qū),可以說,農技知識跨越了數(shù)千公里實時傳播。做新媒體后,讓更多人認識到許明,當?shù)卣畬π旅襟w振興鄉(xiāng)村也加大了扶持力度。今年,許明當選為縣里的政協(xié)委員,在兩會上提案:優(yōu)質農產品銷售仍是農業(yè)里的痛點,建議挖掘留守青年的力量,讓他們做賬號直播帶貨,形成自媒體矩陣,帶動整個村子,甚至整個縣,讓一村一品、一縣一品,走得更遠。
再有幾天,遼寧的玉米即將收獲,許明也將迎來忙碌的豐收節(jié)。許明告訴記者,今年,遼寧地區(qū)有部分農戶嘗試米豆間作的種植模式,加上雨水較多,大豆的長勢好,玉米也豐產,玉米的價格也比去年有所上漲,效益提上去了,明年將有更多農戶嘗試這種米豆間作的種植方式。
━━━━━
賣糧不挨坑,
農民的買賣行家
在種植的下一環(huán),讓收獲的玉米賣得上高價錢,是賈胖子的專長。9月19日,賈胖子一個人從老家吉林,駕車到甘肅張掖尋找良種。這一趟,他將為信任他的粉絲,帶回幾千畝地的玉米良種。
在賈胖子更新的視頻中,金燦燦的玉米鋪滿了曬場,他用視頻向粉絲們分享今年甘肅的玉米種子大豐收,黃燦燦的玉米穗,賈胖子輕輕用手一擰就脫了粒。
賈胖子的真實名字叫賈占鋒,來自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勝利鄉(xiāng),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由于家鄉(xiāng)地處黃金玉米帶,常年以種玉米為生,雖然是80后,但賈胖子已經和玉米打了15年交道。
三年前的12月24日,是賈胖子忘不了的一天,當時很多人唱衰玉米價格,正是玉米集中銷售的時期,農民拿不到好價錢就沒辦法豐產增收,作為一名糧商,賈胖子決定站出來,把自己懂的知識告訴農民。
把一手的糧食收購價格信息傳播出去,賈胖子遭遇了同行的排擠和家里人的不理解,價格變得透明,老百姓收入增加,但是跳過了經紀人,中間商的利潤被壓縮,這看起來是一件得罪同行、自己又不討好的事情。
在吉林松原的一位粉絲,曾向賈胖子發(fā)起過求助,“胖弟,你能不能把姐家的糧食收走?”賈胖子了解到,這位粉絲家里蓋房急需用錢,想把糧食賣個好價錢,但是本地只能賣到9毛5分錢一斤,賈胖子和快手負責人一同,開了兩輛掛車趕過去,用一塊錢一斤的價格收購了粉絲家14萬斤玉米,多收入了7000多塊錢,“當天晚上全村的人都來了?!辟Z胖子說。
粉絲和家人的認可,給了賈胖子做直播的動力。同樣是一場線下見面會,改變了家里人的態(tài)度,2020年春天,700多位快手粉絲來到賈胖子家,村子附近的酒店都被訂完了,殺豬宰羊開了兩天流水席。粉絲們的到來,說服了父親,也更堅定了賈胖子的選擇。
━━━━━
減少行業(yè)貓膩,
幫老人解決賣糧難
9月15日,作為快手“幸福鄉(xiāng)村帶頭人”賈胖子開啟了一場直播。為了這場直播,賈胖子貨比三家給農民挑選好物,前后準備了半個月,直播帶貨鐮刀、手套等農用品,一場直播下來,有30萬人次點擊觀看,1000多人下單。
近年來,快手將更多目光投向農民群體,先后推出一系列三農主播培養(yǎng)計劃。一個月前,賈胖子被認證為“幸福鄉(xiāng)村帶頭人”,他說,自己很珍惜這份榮譽。2018年,快手發(fā)起了鄉(xiāng)村創(chuàng)業(yè)者扶持項目“幸福鄉(xiāng)村帶頭人計劃”,截至目前,已發(fā)掘與扶持超100位“幸福鄉(xiāng)村帶頭人”,帶動16個地方特色產業(yè)振興,成為國內首個鄉(xiāng)村創(chuàng)業(yè)者成長孵化器和鄉(xiāng)村產業(yè)加速器。
作為百分之一,賈胖子利用快手平臺,做的正是帶農民致富的事,他教農戶正確的儲糧方法,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以高價賣出,一斤玉米多賣上一毛錢,一家?guī)兹f斤糧食,算下來就能多掙幾千塊錢。為了幫更多農民掙到這一毛錢,賈胖子堅持直播3年,收獲了59萬粉絲支持與認可。
每天直播前,賈胖子會提前做好功課,了解南方港口、南方銷區(qū)等地最新行情。賈胖子說,在東北農村地區(qū),老年人居多,還存在一定的賣糧難的問題,通過直播讓這些老人,賣糧不受騙,減少這個行業(yè)的貓膩,“我既然選擇跟農民站在一個立場上,會一直走下去?!?
▲資料圖:賈胖子的家鄉(xiāng)梨樹縣玉米豐收圖
除了收糧,賈胖子還流轉了100多畝地種玉米,再有十多天,黑土地上的玉米就要收獲了。8月時,吉林部分洼地遭遇了水澇,造成了一定的減產,但平均來看玉米仍舊是豐收的。在眼下豐收的關頭,賈胖子會提示農戶,非必要不搶收,晚收的玉米品質會更高,也能賣個好價錢。
玉米收獲后,賈胖子將進入一年中最忙的收糧期,忙碌的狀態(tài)會持續(xù)到明年3月中旬,那時候75%的大田玉米將得到收購。賈胖子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粉絲們學會了藏糧的技術,都會擇機銷售,在八九月份賣出好價錢。作為一名糧商和種植大戶,賈胖子對家鄉(xiāng)梨樹縣近年糧食的豐產深有感觸,現(xiàn)在每畝地能達到2000多斤,豐產的同時糧食收購價穩(wěn)步提升,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
接下來,賈胖子希望通過快手平臺幫助到更多農民,他說,在做好眼下糧食行情知識分享的基礎上,實現(xiàn)“買農資少花錢,買農資上快手”的愿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幫助更多農民增收。
━━━━━
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小伙們”,
打通山貨上行通道
農技知識在直播間下沉,農產品通過小黃車上行,在農業(yè)這條全鏈條中,川南4支花通過快手直播,讓大涼山的核桃走了出去,這似乎和許明的小目標,不謀而合。
曾經的學弟學長,變成了創(chuàng)業(yè)合伙人,今年29歲的王杰是團隊里的大師兄。2021年3月,王杰和伙伴們一起回到他的老家內江,11月,他們在快手平臺上發(fā)布了第一條短視頻。為了拍視頻,王杰找來了家人出演角色,由于沒有經驗,有時為了拍好一個鏡頭,要反復拍攝上百條。
這般創(chuàng)業(yè),最初并不被家里人看好,“父母覺得這是不務正業(yè),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為了轉型帶貨,他們發(fā)布了第一條走秀的視頻,四個男生在果園里走秀,還就地取材自制了“時尚服飾”,意外的是視頻播放量突破了600萬。
?流量來了,非議也來了,“太低俗!太妖嬈!”,看了網友的建議,王杰和伙伴們進行了改進,還是田野里走秀,但服飾保守了許多。走秀視頻為直播引流,起初也并不順利,王杰和伙伴通過請教朋友,延長了直播時間,大家輪流出鏡講解,最長的時候一場直播達到15個小時。
后來,曾在學校一起參加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的哥哥加入后,他們把直播的大本營搬到了他的家鄉(xiāng),賬號也更名為“川南4支花”。山核桃是大涼山的特色農產品,尤其是新鮮核桃,每年六七月成熟,進入9月后,新鮮山核桃的銷售就進入了尾聲,王杰和伙伴們也開始帶貨其他大涼山的特色農產品。
“這些優(yōu)質的農產品,此前很難走出大涼山?!蓖踅苷f,當?shù)氐霓r戶是等著市場商戶進山收核桃,商戶不來的時候,村民只能自己摘下來,有的做成了干核桃,有的就爛掉了,還有的農戶自己一筐一筐背下山賣。
銷售大涼山新鮮核桃的時期,王杰和伙伴們每天通過直播,銷售一千單左右。一般情況下,四斤青皮果產一斤凈果,在核桃成熟期,他們每天可以幫助農民銷售兩萬多斤青皮果。
讓王杰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當?shù)匾晃话⒁虒λ麄冋f,“小伙子,你們真厲害,對著手機一天說幾句話,就可以賣幾千斤核桃,我們背下山賣核桃,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去市場上,早出晚歸,一天最多只能賣一百斤核桃。”
現(xiàn)在哥哥已經退居幕后,三個人出鏡拍攝視頻,這個四人的小團隊,對未來也有明確的規(guī)劃:收購農戶產出的所有果子,把這些農產品做成供應鏈,給其他主播提供貨源,同時,吸引更多有意帶貨的主播加入,幫助更多農戶,讓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
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大地上,還有很多像賈胖子、許老師、川南4支花一樣的快手主播,他們聚焦農業(yè)9大行業(yè),各自深耕,通過線上互動、線下聯(lián)動,讓農技知識下沉,讓農產品上行,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帶來致富新思路,給傳統(tǒng)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注入了新活力,這一場關于鄉(xiāng)村振興的變革正向更深、更廣處延伸。
文/耿子葉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