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云南省臨滄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爭做一輩子的好支書”實踐活動。為切實宣傳好開展“爭做一輩子的好支書”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實踐內容,及時總結做法、經驗和成效,《今日臨滄》即日起開設“爭做一輩子的好支書”專欄,通過宣傳全市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村(社區(qū))黨組織在“爭做一輩子的好支書”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展現我市廣大黨員干部改進作風、奮發(fā)進取、擔當作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精神風貌,在全市形成爭做忠誠擁護“兩個確立”的示范引領者、爭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勇毅開拓者、爭做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者、爭做社會和諧的全心守護者、爭做支部黨建的培根固本者、爭做廉潔公道的堅決捍衛(wèi)者的濃厚氛圍,把黨員干部群眾凝聚在一起干事創(chuàng)業(yè),不負組織的重托、人民的期望,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為一名老黨員,我一定會保衛(wèi)好邊疆、守護好國土、建設好家園!” 滄源佤族自治縣班老鄉(xiāng)班搞村原支書陳忠華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盡管已經年過花甲,他依然堅持和當地民兵一起巡邊、守邊。
今年67歲的陳忠華,臉上已布滿了歲月的滄桑。陳忠華所在的班搞村是位于邊境線上的一個佤族村寨,村寨共有403戶,1601人。村子與緬甸隔河相望,邊境線長達20公里,是疫情管控的主要轄區(qū),邊境線共設有5個執(zhí)勤卡點。
早在疫情發(fā)生時,滄源縣就嚴格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工作要求,全面管控進入轄區(qū)的主要通道和執(zhí)勤卡點,堅決防范境外疫情輸入。
“本來60歲以上村民我們就不讓參與巡邊,但老支書一再要求希望參與巡邊,沒辦法,我們只能將他安排在離他家近一些的溝頭執(zhí)勤點參與巡邊?!卑喔愦瀣F任村支書王強說,這里一共有9名值守人員,以3人為一組實行“三班倒”執(zhí)勤。2021年,在疫情最嚴重時,陳忠華和這里的民兵在此堅守了大半年。直到大家多次勸說,他才同意一個月參與巡邊值守三到四次。
前一秒艷陽高照,后一秒傾盆大雨,這樣的天氣正是西南邊陲地區(qū)的常態(tài)。巡邊期間,高溫和暴雨經常在這里輪番上演,同時還需要克服高溫、高濕、蚊蟲叮咬這些惡劣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
“老支書和執(zhí)勤的民兵每天都要巡邏3次,每次走7、8公里的路程,以確保邊境線安全。”記者在與溝頭村執(zhí)勤人員趙東強交談中得知,無論驕陽還是風雨,這個67歲的老支書每天都和民兵們爬土坡、趟泥坑、穿雨林,一點都不含糊。
“作為一名老黨員,就要為黨為國堅守在邊境線上。我相信只要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疫情終會過去,阿佤山的明天會更美好?!标愔胰A說。
是什么樣的信念讓老支書陳忠華如此堅持?在采訪中記者找到了答案。
“陳忠華是一個熱心腸的大好人,村里的大事小事、難事易事,他都要親力親為,是為民辦實事的好黨員、好支書?!边@是班搞村村民對陳忠華的評價。
1995年,剛擔任班搞村黨支部書記的陳忠華,就開始組織村民修路。從帕浪村到班搞村橋頭的15公里路,是他帶領幾百名村民修了2年多才修通的。
“那時候條件有限,沒有推土機,也沒有挖掘機,全靠人力一鋤頭一鋤頭地挖。老支書們一心為民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蓖鯊娚钣懈杏|地說。
當時的班搞村極度貧困,除了道路不通的問題,村民的生活飲水、農田灌溉用水問題等等都擺在陳忠華面前,面對困難他沒有退縮。
過去班搞村的田都是旱田,老百姓們稱它為“雷響田”,只有打雷下雨才有水,才能種糧食。1995年,陳忠華帶著村民不分黑夜白晝,耗時2年多,挖通了長達11公里的水渠,解決了近800畝水田的灌溉用水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當年修的水渠現在都還在使用。
之后,陳忠華又帶領群眾發(fā)展經濟產業(yè)——種植橡膠,還和周邊的營盤村搞起優(yōu)勢互補,互利互惠,即“我們種膠、你們出糧”的聯(lián)合發(fā)展模式,增加了2個村村民的經濟收入。
就這樣,在陳忠華擔任村支書期間,不僅解決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還解決了群眾的吃糧問題。然而,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路上,永遠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黨的十八大以后,黨和政府給項目、給資金,帶領佤族群眾致富奔小康,公路通到了阿佤山的村村寨寨,滄源機場建成通航,將過去落后的阿佤山與外界的距離拉得越來越近。在黨的光輝照耀下,在陳忠華的無私付出和努力下,班搞村村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發(fā)展產業(yè)的積極性高漲,收入逐年增加。住房條件、文化生活、村寨道路得到極大改善,2018年實現了整村脫貧。2021年,全村共種植橡膠22000畝,種植糧食4259畝,種植茶葉425畝。全村畜牧業(yè)收入達20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419.3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84元。
“我們要繼續(xù)帶領好佤族群眾,帶領好新黨員,做好邊疆民族團結工作,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陳忠華信心滿懷地說。
記 者/李維鮮 張雅瑩 俸 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