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老農(nóng),正在捻摘采集,不知何作用,上前詢問。
“大叔,您好,這片花是您種的嗎?”
“是噢,灑了種子,就長出來了”
”那您摘這些花,是做什么呢?“
”可以吃的,回家炒肉,作湯都可以?!?
“大叔,您是本地人嗎?”
“我是小時候被賣到這里的,老家在莆田。”
“啊...那您有回去過嗎?”
“有時候,一年回去一次,現(xiàn)在少了,家里都沒人了“
“......”
有人說,眼睛是情感的窗口。陽光刺眼,我看不太清楚他的眼神,但能看到他臉上的神情,在這盛開的紫云英田間,彌漫了鄉(xiāng)愁的味道。
深山尋“堡”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根”大概是一種情結,有鄉(xiāng)音,有老宅。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隨著一座座城市高樓拔地而起,也意味著,象征著鄉(xiāng)愁的老宅正漸漸消失,安得廣廈千萬間,無處安放鄉(xiāng)愁。
若不是朋友提起,我很難想象,在閩北的大山之中,深藏著幾座百年古堡??吹脚笥严笪艺故镜恼掌瑫r,已經(jīng)按捺不住尋訪的心。
三明尤溪,書京土堡,大概是我近幾年走鄉(xiāng)鎮(zhèn)見過的最為壯觀的堡寨民居。依山而建,環(huán)型的騎馬回廊,土墻上向外槍孔角度各有不同。這種規(guī)模的土堡,書京村有兩座,為邱姓族人建于清道光年間,如此深山古堡得于保留如此完好,實屬難得。
從尤溪縣城可以乘坐往“臺溪鄉(xiāng)”的班車,途經(jīng)一個叫“洋尾“的村子,這個村子大部分的居民就是從書京村搬遷出來。書京村實際上大概也只有小部分老人還在住在老宅中。如果不想等班車,也可以選擇坐摩的,30塊錢可以送達。
瑞慶堡,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建于光緒六年。從村道上遠遠就可以看到這座壯觀的土堡,嵌于大山之中。高臺階、高堡門、兩級門廳、前樓、天井、廂房、主堂、護厝、后花臺、后樓、碉式角樓、階梯跑馬道是書京土堡極具特色的建筑風格,中國式的對稱美學與防御需要的實用工事。
光裕堡,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建于道光三十年。位于瑞慶堡的左側半山上,建筑形制與瑞慶堡相似。
書京村村民幾乎全遷移到路口的洋尾村,村口小橋頭有家小吃店,不可錯過當?shù)刈顬槌雒摹胺鄹伞?!全是手工制作,自然晾曬于田間、山頭。
竹林秘境-蓋竹茂荊堡
吃過一碗當?shù)氐姆鄹?,出發(fā)前往蓋竹村,交通上卻犯了難。小吃店的老板娘告訴我,去往蓋竹村的班車,一天僅有一趟,要等到下午四點多才有經(jīng)過,而且得等到第二天才有出來的班車。
在沿著蓋竹村方向的路上,好不容易攔下一輛當?shù)厝说哪ν熊?,?0元單程的價格送到了蓋竹村,在當?shù)厝说闹敢?,來到了這座位于竹林之中的 ”茂荊堡“。
山中小道,不經(jīng)意拐個彎,一座精美的古堡闖入眼前,層層疊疊的屋檐,高筑的地基,在滿山的油菜花中,美的不似人間。
茂荊堡建于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當年,土堡主人陳志超是遠近聞名的醫(yī)生,并經(jīng)營藥材生意。在陡峭山坡上開山建堡,花費4萬多大洋,建造3年入住后,又耗時10多年不停地擴建完善成為今天的規(guī)模??上М斕齑箝T緊鎖,無緣進入堡內,僅從土堡對面種滿油菜花的小山坡上眺望。
蓋竹茂荊堡曾被媒體稱為“埋藏在深山里的布達拉宮”。
聞著餅香去梅仙
到一個地方旅行,總是要嘗嘗當?shù)氐男〕裕蟹N小吃是需要走鄉(xiāng)穿巷去尋找,就像三明尤溪的梅仙光餅。也有人說,吃豬肉不一定要養(yǎng)頭豬。但是吃“梅仙肉光餅”,還是要到梅仙鎮(zhèn),親手制作,看餅面由白變的金黃,一口下去,滿口酥香。
橋頭的陳明光師傅的餅鋪可是響當當?shù)钠放频辏皇痔蓟?,在他的手中早就了然于胸?一上一下,把握著烘烤的節(jié)奏,從白面到金黃,每天重復著這個動作,這是梅仙制餅人的傳承。
當然,到梅仙,不光是為了吃光餅,雖然這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我還是不承認的。
梅仙大福訓民居,算是來梅仙的重要目的,隨便問一問當?shù)厝硕贾肋@片大厝,他們是這么說的。
梅仙鎮(zhèn),一個頗有古風的名字。坪寨村大福訓民居.七千多平米,三大主宅相互獨立又互通,這片始建于清同治年間的巨型民居內,保留大量精美的木雕窗欞、護欄、裝飾。這里也曾是紅軍北上先遣隊遺址,紅色時光留下了些印記。
一座老宅代表著一個族人的故事,凝聚著過去的歲月與古早人的智慧,中國人對于家的觀念猶為重視。華堂之上,雖早已布滿塵灰,那里的老人,大概會記的,曾經(jīng)的滿堂天倫的場景吧。
歲月悠悠,不管是老宅或是土堡,早已是人去樓空,留下一些口口相傳的過往,對于他們的后人,何嘗不是一種對鄉(xiāng)愁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