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作為唯一一個被拍成紀錄片記載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qū),它是一條純手工開鑿的人工天河。尤記得紀錄片《紅旗渠》的主題曲中唱的“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真是把林州市(原名林縣)人民開天辟地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歲月全都唱了出來。

最為一條“人工天河“,紅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50年前林州市(原名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修建的,從太行山腰引漳河水入林州的偉大工程,該工程持續(xù)了數十年,完工之后的紅旗渠滋潤著兩千多萬公里的林州大地,是和都江堰齊名的另一偉大工程。

紅旗渠風景區(qū)主要是由紅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區(qū)兩部分共同組成,主要景點有紅旗渠紀念館,分水閘和虎口牙組成。

分水閘作為紅旗渠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是紅旗渠的十大工程之一,在水閘前立有一個紅旗渠紀念碑,專門記載為了修建紅旗渠而犧牲的義士,最上面有三個紅色的大字“紅旗渠“,是郭沫若先生為紅旗渠所提。景區(qū)中有分水閘的整個模型,一覽全狀,不得不為先輩們的智慧稱贊。

紅旗渠紀念館就在分水閘后方,后因參觀的人數日益增加,近幾年又修建了新的紀念館。在紀念館的石碑上,記載著八十多個為修建紅旗渠而奉獻生命的義士姓名,其中年紀最小的只有17歲。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紅旗渠的整個歷史,這是一座傳承紅色精神的紀念館,身處其中,讓人覺得自己也是當年修建紅旗渠的工人中的一員,他們的精神讓人感同身受。

當年林州人民修建紅旗渠,那時沒有先進的開山工具,全靠他們一掀一鋤劈山筑路,太行山脈就有好幾處保存著工人劈山的遺跡。當時他們沒有住的地方。就住在山崖上,其中虎口崖就是他們居住過的地方,崖高百丈,向外突出十余米的位置正好容納他們居住。

作為我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紅旗渠,被周總理稱為:“新中國的兩大奇跡之一”渠水流淌了50多年,中華民族不怕吃苦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紅色精神也源遠流傳,假期不妨帶上孩子去感受紅旗渠的壯觀景色傳承紅色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