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起,上海市崇明區(qū)與云南省臨滄市8個貧困縣(區(qū))建立結對幫扶關系,臨滄多山,崇明多水,跨越3000公里,兩地譜寫了一段攜手互助的山水情。即日起,崇明區(qū)融媒體中心攜手臨滄市及下轄各區(qū)縣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報道,帶你走進這座熱情奔放、風景秀麗之城!
清新別致的佤寨村落散布山間
古樸濃郁的佤族風情輝映其中
秀麗壯美的峽谷風光格外迷人
激情似火的民族為這里
平添了幾分流連忘返的情懷
也增加了幾多詩情畫意
……
在臨滄的西南部
有一條臨滄最長的中緬邊境線
有一座深藏原始部落的小城
這里以黑為美
籠罩著最原始的文化氣息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
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
滄源佤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臨滄市西南部,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滄源佤族自治縣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區(qū)之一,這里被稱為“世界佤鄉(xiāng)”,滄源也是佤文化的薈萃地,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總人口18萬,其中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占全國佤族總人口的40%左右。村寨散落在群山之間,這里是佤族人民生存的地方,他們用時間把自己的文化、歷史鐫刻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延續(xù)下去。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曾經(jīng)將滄源的翁丁大寨,譽為“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同時也是2014年評出的“云南最美觀景拍攝點”首批20個入圍地點之一。
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庇護之所,蜿蜒的南滾河使生命生生不息。滄源是動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境內(nèi)有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和國家公園,有雄偉奇駿的西南第二大、云南最大天坑群。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4.01%,是天然的溫室和“大氧吧”。
森林和河流帶給人們豐富的自然景觀,勤勞的村民耕種、紡織,與自然交織出一幅美妙的畫卷,國畫長廊的壯闊展現(xiàn)了大自然在這里留下的潑墨山水畫,而佤族人燦爛的織錦卻在崇山峻嶺間綻開美艷的花朵。
山河間的壯闊千年間從未變過,而人類的文明卻在日新月異地更選,關于人類的原始記憶散落在了山間,攜上探求未知的好奇心,來一段山間之旅,彎曲的山路將為你述說一切故事。
今天,
我們一起聽著悠揚的山歌,
聽著動人的木鼓,
跟著小編一起,
到這個
“會說話就會唱歌,
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極樂凈土吧~
葫蘆小鎮(zhèn)
葫蘆小鎮(zhèn)位于滄源縣城西南部2千米處,交通便捷、人文獨特、風景秀麗,是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佤文化活態(tài)旅游綜合體。
品佤族美食、聽月下情歌、縱情篝火狂歡、入住部落民宿,一切盡在葫蘆小鎮(zhèn),這里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翁丁原始部落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位于滄源縣勐角鄉(xiāng)翁丁村,距離滄源縣城30多公里。這里有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也保留了最原始的佤族民居建筑風格和佤族的風土人情。
翁丁村是迄今為止,保留最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國家地理雜志譽為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翁丁村2006年被公布為云南省第一批省級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202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茅草民居、女神圖騰、人頭樁、木鼓房、寨樁、歷史展覽館等,都是翁丁寨中獨特的民族文化景觀。
隆重的歡迎儀式及飽含祝福的中原一點黑代表著對游客的祝福。一排的牛頭歡迎著游客的到來。佤族每家前面都會懸掛著牛頭,掛的越多就代表越富有。
滄源崖畫
據(jù)說滄源崖畫有3000多年的歷史,3000多年前古人所畫的漫畫。滄源崖畫多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紅色顏料繪成,顏料可能是用動物血調和赤鐵礦粉制作的,崖畫內(nèi)容主要記錄了佤族遠古先民狩獵、采集、生產(chǎn)、祭祀、戰(zhàn)爭凱旋等場面。
滄源崖畫畫風粗獷古樸,簡單的線條、陳舊的顏料卻將人物和動物形象展現(xiàn)得栩栩如生,獨具風格。
隨著日照與天氣的變化,崖畫還會變幻色彩,“一日三變,早紅午淡,晚變紫”,這樣的歷史痕跡神秘莫測。它們也是研究南方古代民族歷史的重要資料。
廣允緬寺
廣允緬寺坐落在滄源縣城內(nèi),這座寺廟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距今有190年的歷史。
廣允緬寺的建筑風格較多的受到漢式建筑的影響,又保留了南傳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是漢式建筑外形與傣族寺院內(nèi)部的有機結合,是漢傣文化交流的實證。寺內(nèi)有只木鼓是當年建寺的時候佤族人送給傣族的禮物。
進入殿門,便看到亭閣前的盤龍繞柱,梁柱上還有朵朵木雕祥云;殿堂內(nèi)墻面掛著各種壁畫,色彩豐富,還隱含著各種佛傳故事與風俗文化。
滄源天坑群
滄源天坑群位于滄源崖畫谷風景區(qū)的半山腰,海拔高度1300米,屬糯良鄉(xiāng)班考村地域范圍,在10多公里的山路上分布著7個天坑,其中直徑最小的50米,最大的有200米,坑與坑之間空中最短距離僅為300米,最長的有1500米,并且均分布在同一水平線上,猶如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散落在青山碧水間。
天坑群產(chǎn)生的原因是滄源地區(qū)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屬巖溶特征明顯的地質構造,在經(jīng)歷遠古時期地殼運動后巖層變得疏松,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雨水的侵蝕,致使疏松的局部巖層下陷,天長日久形成了天坑。
站在天坑邊上,雙手平展,一種脫離地面,與清風擁抱的感覺油然而生。大片大片的甘蔗林隨風搖曳,除了聽到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外,便是萬籟俱寂。
南滾河
南滾河屬于怒江水系一級支流,河的兩岸山體為橫斷山山脈,山脈走向為東西走向,呈現(xiàn)北高南低,形成溝谷縱橫的地貌特征。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始建于1980年,是云南省經(jīng)國務院批準成立最早的自然保護區(qū)。
南滾河是除了海南以外為數(shù)不多的熱帶森林和季雨林,也是北回歸線上最后一塊綠洲。這里分布著由普洱松和云南松組成的針葉林,形成了多種原始森林植被景觀,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天然植物園。
同時,南滾河還是一個龐大的動物世界,印支虎、亞洲象、白掌長臂猿、灰葉猴、豚鹿等等都給森林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這里山峰奇險、怪石嶙峋、古樹老藤盤纏,深入此中,全都是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南滾河國家公園,茂密的原始森林萬木崢嶸,蔥蘢蒼翠的雨林間,濃郁的綠意暈染開來,穿行而過的河流,柔美靈動,冷冷淙淙,勾勒出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卷。
滄源·不可錯過的體驗
摸你黑
(每年5月1日到4日)
佤族以黑為美,黑色象征著勤勞與健康。在這個日子里,用純天然藥物配制的“黑泥”互相涂抹,互相祝福,大家盡情往別人身上涂抹,越黑即代表祝福越多,愿望更容易實現(xiàn)。
拉木鼓
(播種旱谷之前,收割旱谷之后期間舉行)
拉木鼓節(jié)就是佤族的狂歡節(jié)。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擠在一起,一邊拉,一邊歌舞。
滄源·不可錯過的美食
佤王宴
“佤王宴”原為佤王用來招待部落首領、異族使者及尊貴客人的最高接待盛宴,現(xiàn)在是連接外界和賓客的一根母帶,以豐盛著稱。
雞肉爛飯
佤家人的雞肉爛飯,不同于普通的米飯,它比普通米飯要軟得多,特點就是“爛”,它既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一般情況下是作為一道菜來食用的。
米干
米干,算是滄源的特色風味早點之一,沒有了米干全滄源人民都得心慌,因為這關乎全滄源人的早晚餐問題。
滄源,這個隱世而不受打擾的小城
靜謐低調,卻也散發(fā)著無限的光芒
如果你厭倦了都市的喧囂
不妨來云南的這個邊陲小城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