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千里,偶然見過你;花園里, 有裙翩舞起;燈光底,抖落了晨曦;在1980的漠河舞廳。如果有時間,你會來看一看我吧……”去年,這首《漠河舞廳》火爆全網,也讓漠河這座因能看到極光而聞名遐邇的東北邊陲小城被更多的人熟知。那些奔著“找北”而去的人,大多會像我一樣,選擇在漠河市稍做停留,去看一看這個凄美愛情故事的發(fā)生地——漠河舞廳。
我們到漠河那天,下著絮絮細雨。漠河舞廳就是我記憶中小城舞廳的模樣,混在文化用品商店、小超市等各類招牌中獨自閃耀,想必到了夜晚會更加鮮艷。穿過雨簾,“漠河舞廳”幾個大字下的“中國最北唯一舞廳”尤為搶眼。
舞廳在地下一層,入口處的小黑板上用五顏六色的粉筆標注著“門票20元”“拍照打卡留念”等字樣。下了樓梯,先看到的是一面許愿墻,上面掛滿了心形、長方形的小木牌,寫下的大多是書寫者對愛情的憧憬和祝愿。因為是白天,空曠的舞廳里,彩燈孤單旋轉,無限循環(huán)播放的《漠河舞廳》讓人徒增感傷。關于歌曲主人公和他在大興安嶺五·六特大森林火災中遇難的妻子的愛情故事,真實性到底有多少?后來又有什么故事?曾經閃現過的一些疑問,到這里看過以后,似乎都變得沒有那么重要。
對于這座東北邊陲小城乃至全國而言,1987年都是極度悲傷的一年。那一年,這里曾經發(fā)生過很多類似《漠河舞廳》故事里的生死別離,只是有的人走出來了,有的人依然留在原地。這樣的心情在參觀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的時候,到達了頂峰。紀念館通過圖片、場景、雕塑、沙盤、環(huán)幕電影等手段,展示了從當年起火、成災、撲火、救災到重建家園、生態(tài)建設的全過程。值得慰藉的是人間有愛,殘酷火災中有那么多英勇的身影托起生的希望。
出漠河市,我們繼續(xù)向北。去北極村的路上,心情被一路美景慢慢治愈,想起作家遲子建筆下的描述:“從中國的版圖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約在北緯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個小村子,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每年有多半的時間白雪飄飄。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長的寒冷。冬天似乎總也過不完。”可能不少人對于北極村的初印象,都來自這位作家,所以每年的冬天都是漠河的旺季。

其實,夏天去漠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每年夏至前后,北極村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白晝,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我們去的那天,正好立秋,雖然北極光是看不到了,但是勝在天涼快,裹著薄羽絨服還有點兒冷,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是酷暑天的朋友圈里足夠“傲視群雄”。
到了北極村,無論你有沒有“尋北”的意識,都會身不由己去“找北”——在北極村的黑龍江大街和北極大街兩條主干道上,分布著“最北最美郵局”“最北金融機構”“最北學校”“最北醫(yī)院”,順著江邊的道路,還能看到“最北一家”“最北驛站”“最北旅館”等?!罢冶薄敝?,發(fā)現這些“最北”建筑基本都是當地特色的木刻楞房子,木頭的墻壁、木頭的屋頂,甚至木頭的地板,一切都保持著森林民居的原始風格。
我們到北極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國最北最美郵局選上一份北極村四季美景的明信片,為親朋好友們寄出一份久違的祝福。有多長時間沒有用筆好好寫字了?有多長時間沒有用到過郵編的6位數字了?也只有在這樣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地方,我們才愿意重新撿起筆,一字一句寫下心里想說的話,期待這張薄薄的紙片帶著美好祝福飛到親朋好友身邊。據說郵局還提供打印服務,可以將自己拍攝的照片打印出來以明信片的形式寄出,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這無疑是更好的選擇。離開北極村半月有余,前幾日朋友陸續(xù)告知收到,明信片上的三個郵戳記錄了這張明信片小半個月的旅程——8月7日,中國最北郵局;8月16日,北極村;8月20日抵達。
寄送完明信片,我們捧著郵局二樓咖啡廳里熱騰騰的秋天第一杯咖啡,繼續(xù)在北極村旅游風景區(qū)“找北”時,經常會忘記這是個5A級旅游景區(qū)。在這里,景區(qū)與鄉(xiāng)鎮(zhèn)完全融為一體,村民與游客也相處融洽。我們還買了鐵鍋煮玉米,大家都說能吃到玉米純粹的味道。以前來過的朋友說了好幾次“中國最北一家”的冷水魚特別好吃,還說北極村里有個圣誕郵局……
這次,我們雖然沒吃到冷水魚,但是看到了出產冷水魚的黑龍江。在“神州北極”石碑處,黑龍江水緩緩地在眼前流過,既沒有煙波浩渺,也沒有驚濤拍岸,仿佛一切的滄桑榮辱都盡付江水中流逝。隔江相望就是俄羅斯,導游建議我們暫時打開手機的飛行模式,以免被信號誤認為身處俄羅斯。在這個信號無處不在的時代,我們終于可以心安理得不看手機,安安心心去“找北”。在“神州北極”打完卡后繼續(xù)向北,就有身在景區(qū)的自覺了,到處都是綠綠的草地、灌叢和大樹,在迷蒙細雨中很有種江南雨中漫步的意境。北極村的樹種不是很繁雜,以落葉松、白樺為主,遍地的野花在野蠻生長的草叢里恣意爛漫,微風帶著江水味道又裹著雨水吹過,愜意極了。這片區(qū)域除了綠野仙蹤般的景致,打卡的點也特別多,點綴其中的各種“北”字、供游人拍照的各種類似相框的布景,以及“金雞之冠”等雕塑,都讓人流連忘返,可以說,滿足了各種年齡層的喜好。
夏末秋初的北極村,是完全不同于照片中看過的被大雪覆蓋的那種寧靜的美,反倒有一種喧囂的美麗和微妙的蒼涼感混雜在一起。深夜入睡,雨聲入耳,遠處的黑龍江濤聲也入耳,甚至連看不到的星星似乎也入耳了,這一天的美麗與哀愁,都入夢了。
【來源:中國旅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