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滇黔鎖鑰”“云南咽喉”之稱的曲靖,位于云南省東部,處于云南、貴州、廣西三省交界處,是邊疆中的內(nèi)地。曲靖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據(jù)《曲靖市志》記載,文物考古證明:以曲靖為腹地的南盤江流域,早在十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可尋。
01 建制沿革
曲靖是云南建制最早的地區(qū)之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曲靖為“靡莫之屬”。秦修“五尺道”,把曲靖與內(nèi)地緊密聯(lián)系起來。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置益州郡。宋大理國時期,設石城郡于味縣。元十三年(1276 年)設曲靖路總管府。1913 年廢曲靖府。1947 年設云南省第二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至1994 年 2 月 18 日,國務院批準宣威撤縣設市。1997 年 5 月 6 日,撤銷曲靖地區(qū)行政公署,設立地級曲靖市。原所轄縣級曲靖市分設為麒麟?yún)^(qū)和沾益縣。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東部)
02 璀璨爨文化
爨氏統(tǒng)治南中地區(qū)長達400余年間所造就璀璨的爨文化,其中包含禮樂、詩歌、習俗、典祀、服飾、飲食、醫(yī)藥、建筑、工藝。西晉至唐初,曲靖為爨氏大姓所據(jù),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人們稱它為“爨地”或“爨鄉(xiāng)”。爨氏十數(shù)代中,從未出現(xiàn)過割據(jù)稱王或改元稱號的現(xiàn)象,在400余年的時期內(nèi),始終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多民族的團結(jié)。
(《爨寶子碑》
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之墓”)
《爨寶子碑》于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揚旗田,后移至武侯祠,現(xiàn)存曲靖市第一中學“爨碑亭”內(nèi),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高190厘米,寬71厘米。該碑字體屬于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書體,碑文記錄了墓主人爨寶子的生平及對墓主的贊美之辭?!鹅鄬氉颖返陌l(fā)現(xiàn),一時之間震動了整個海內(nèi)外的金石書藝界,學者們?yōu)樗某霈F(xiàn)喝彩,紛紛考釋研習,驚嘆著這顆明珠般的石碑的價值,尤其是康有為,稱爨寶子碑“端樸若古佛之容”,當為“正書古石第一本”。
03 銅商文化
曲靖的礦產(chǎn)資源十分豐富,對于銅的開采、冶煉更是洋洋大觀,會澤地區(qū)在秦漢時期為古夜郎地,因銅礦的開采冶煉鑄幣而鼎盛一時。
(會澤斑銅工藝品)
到了清朝中期,“南銅北運”讓滇銅在中國歷史上大放異彩,曲靖會澤作為滇銅集散中心和鑄幣中心,享有“萬里京運第一城”的美譽,這里的人們也將青銅文化發(fā)揮到了極致,有著260年銅業(yè)生產(chǎn)歷史的老廠鄉(xiāng)的“斑銅制作技藝”,位列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隨著銅礦開采、冶煉、鑄幣、運輸?shù)呐d旺,一時間,會澤成為眾人向往的“淘金地”,五湖四海的人紛紛涌入會澤,使會澤縣城至今仍遺留有會館、寺廟100余座,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銅商文化和會館文化。
04 人間至景
曲靖擁有三千多米的海拔高差,也因此形成了許多獨特的自然風貌,山有大海草山和菌子山,大海草山的最高峰牯牛寨峰,海拔4017米,直沖云霄,凌空霸世。菌子山風景區(qū)位于云南省師宗縣大同、龍慶、五龍三鄉(xiāng)鎮(zhèn)的交界處,海拔2409.7米,為師宗縣第一峰;水有珠江源和南盤江,“三冬少冰雪,四季盡蔥蘢”的珠江源頭,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沾益珠江源)
南盤江在曲靖境內(nèi)全長246公里,其中,沾益區(qū)、麒麟?yún)^(qū)境內(nèi)長135.1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河流珠江的源頭,是曲靖市的母親河;花有羅平油菜花海和馬龍壩玫瑰花海,連片的花海,映照出曲靖優(yōu)美多彩的身姿。
(羅平油菜花)
美食有馳名中外的宣威火腿,形似琵琶,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其品質(zhì)優(yōu)良,是云南火腿的重要代表,故常稱“云腿”。更有市級非遺項目小粑粑、辣子雞、蒸餌絲等,令人食指大動,流連忘返。
(宣威火腿)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為曲靖留下了豐富的人文積淀。曲靖穿越歷史的煙塵,憑借珠江之源、二爨之鄉(xiāng)、宣威火腿、高原體育城四張名片,為世人稱道,為世界所矚目。喀斯特山水風光之旅、康體休閑度假之旅,高原草山風情之旅三條精品旅游線路的開通 ,更將其打造成一個優(yōu)秀的旅游城市,吸引著更多人前來一探究竟。
(羅平九龍瀑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