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5月21日)
滿谷塢——克靈居——勞掛——茲孜巖布夸、納母咒巖布夸——滿谷塢
欲上九天攬勝 望峰息心驚嘆
偶遇野豬二頭 飛鼠呼嘯而過
山路位于大“V”字型峽谷谷底,猶如天梯一般,右下角為滿谷塢村子。(王紅勝 攝)
原先幾次回寶山老家時,我常常會望向頭頂上方直刺藍天、高高聳立的克靈居出神,被它獨特的山形氣勢所吸引!所震撼!所折服!在這個純粹的、神奇的山的國度里,單是從巍峨壯觀程度講,克靈居是不亞于太子關(guān)的存在,特別是在海拔高度方面,克靈居甚至還略勝一籌,其主峰在3900—4000米之間,是石頭城上下一帶所能見到的寶山的至高點。因此我想,如果有朝一天能夠親臨這座以父系祖先來命名,充滿陽剛之氣的神奇山峰之巔,俯視寶山大地,那該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
2022年5月21日上午11點,在阿福、阿春兩兄弟的陪伴下,我開啟了首次夢寐以求的克靈居攀登之旅。出發(fā)前,站在村口,我又細細打量了一下攀登路線:只見直上直下的山路猶如天梯一般,從村背后到山腰以上一帶,溝谷深切,森林密布,綠帶縈坡;山腰之上,高大挺拔的克靈居石灰?guī)r巖體峰從橫空出世,猶如一枚枚直刺蒼穹的倚天長劍,極盡崢嶸,一派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樣子。阿春說:“克靈居看著近在眼前,實則遠在天邊難以親近,即使只到其山崖根處,真正走起來也要大半天呢,從我們這一側(cè)登頂,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非要到達山巔,唯一的辦法是從山背后的羊子腦殼方向進入,走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線。”我輕輕地吐了吐舌頭,由衷地表示對神山的敬畏之情,還順便編了個順口溜:“不去太子關(guān),枉到石頭城,枉做寶山人;不上克靈居,不是剌伯若(納西男子),不是真漢子!”阿春笑著表示同意。
我身為大山的子民,長期工作生活在麗江,也曾經(jīng)走過不少有名的山路,比如朝拜雞足山,穿越虎跳峽,徒步俄亞古寨和三江口,體驗黎明千龜山、老君山九十九龍?zhí)叮直热鐝挠窈实怯颀堁┥?,領(lǐng)略梅里雪山冰川,游覽稻城亞丁三雪山這些極高山,但像克靈居這樣全程直上直下,毫無緩沖過渡,猶如登天梯式的走法,我卻還是第一次領(lǐng)略。后來我又查了下百度地圖,發(fā)現(xiàn)滿谷塢村海拔2100多米,克靈居主峰海拔約4000米,高差有近2000米,從村子到主峰之間的水平距離為2.3公里(2300米),滿谷塢、克靈居水平基點和主峰三點之間,近乎是一個大等腰直角三角形式的存在,平均傾角近45o,難怪山路之陡峭程度,已遠遠地超出了平常的想象和體驗,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很大的體力,與其說是在山間徒步行走,還不如稱其為爬樓梯式的登山。
行進在這樣的山路上,就猶如打開了一本生動的、厚重的、經(jīng)典的山地植物學(xué)課本,金沙江畔、橫斷山山地植物群落類型垂直演替變化,頻譜式分布的情況在這里一覽無遺。我發(fā)現(xiàn),2000—2500米之間,占據(jù)其主導(dǎo)地位的高大喬木是松樹;2500—3000米左右,土層較厚的地方仍以松樹為主,但土石相間的地方則以栗樹居多;到了3000—4000米后,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的則變成了云杉、冷杉、紅豆杉等各類杉樹和大栗樹,高山箭竹、杜鵑、山茶等高海拔植物也紛紛出來登場亮相,好不熱鬧,是一個天然的、立體的、垂直的動植物資源基因庫。
在“V”型谷下部地帶,我看見路旁有很多果實累累的、連片的野生青刺果林。青刺果,納西語稱“蘇達”,是一種多年生的常見木本油料植物,人們多用它來作為食用油和傳統(tǒng)腌菜。據(jù)《世界植物書庫》《滇南本草》記載,青刺果主要分布在麗江和周邊海拔1800—3000米的山坡、荒地、路邊和陰溝地帶,最適宜海拔為2200—2700米,是一種藥食兼用的經(jīng)濟植物。初步研究表明,青刺果油對皮膚有明顯的滋潤、保濕、防裂、消炎、抗菌、止癢、止損、修復(fù),改善微循環(huán)和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因此也被一些人作為嬰幼兒護膚品。據(jù)我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青刺果油在祛疤方面有神奇功效,其康復(fù)效果不比國外進口的、昂貴的祛疤產(chǎn)品差,說明它還有很多潛在價值和未為人知的秘密,麗江有很多這樣獨特的、珍稀的、有巨大研究和開發(fā)價值的生物資源。
青刺果。(奚百川 攝)
進入“V”型谷的中部地帶,隨著海拔的上升,山核桃、青刺果等一些植物漸漸隱退,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角色,如野桂花、五角楓等,特別印象深刻的是野葡萄。
野葡萄多生長在海拔2400—2700米附近,喜歡坡度大、采光好、滲水性能佳,旁邊有可供攀援依附的樹木或巨石巖縫的砂石地,特點是耐旱耐貧瘠,是一種生命力特別頑強的植物。一株株巨大的野生葡萄樹,起初都匍匐躺臥在地上,汲取了大地母親的無窮力量,只要能夠在周邊的巖縫或是某一株樹叢上順便搭把手,就能夠借勢借力,像一條條騰地而起,飛向空中的巨蟒一樣,連綿幾十米,淋漓盡致地舒展開自己的每一根枝條,每一片葉片,接受陽光、雨露的滋養(yǎng),長成一片片葡萄林。
阿福說,這里的葡萄樹五六月份開花,到秋季便能結(jié)出一串串小小的、黑黑的果實,成為山中鳥獸們的佳肴。我見到的最大一棵葡萄樹,其樹干幾乎有一個小水桶那么粗,枝干已綿延到了二三十米開外。百度百科里介紹說,山葡萄是我國僅存不多的野生葡萄品種之一,富含18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以及鍶、碘等2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每克山葡萄含高達910個單位的SOD抗衰老元素,有養(yǎng)顏美容之功效。另外,山葡萄還是釀造優(yōu)質(zhì)葡萄酒的最佳原料,是世界健康型葡萄酒的典型代表。葡萄籽中富含的花青素,其抗氧化的功效比維生素C高18倍之多,是真正的抗氧化明星。
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海拔、氣候、地質(zhì)方面的多樣態(tài)造就了生物物種資源的多樣性,每一種獨特的、不一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會被幾種相應(yīng)的植物以最恰當、最合理的方式充分利用,形成“一個蘿卜一個坑”,“到哪個山頭唱哪支歌”的景象,絕不會白白浪費,這也是達爾文進化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jié)果。
名副其實的葡萄溝。(奚百川 攝)
來到“V”型谷上部地帶,也就是靠近克靈居峰從的根部地帶,這里空氣清新潮濕,樹木繁盛,需要兩三人合抱的大樹隨處可見,其中路中央有一棵造型特別奇特,完完全全地長成為一個有手有腳、長著牛首馬面似奇怪動物的大栗樹,看到這一幕,不禁讓我想起了電影《指環(huán)王》里來自中土秘境之法貢森林,能夠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樣自由遷徙,像精靈一樣溝通交流,最后在阿拉貢、霍比特人的勸說下投身正義之戰(zhàn),一路摧枯拉朽的樹人部落。
造型奇特的古老栗樹。(奚百川 攝)
一只偽裝成枯葉、長著動物“眼睛”的蛾子。(奚百川 攝)
下午兩點時,我們來到一處長滿杉樹的坡地邊上,正在一棵大樹背后靜靜地休息,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踏碎枯枝敗葉的“咔嚓”聲,中間還雜夾著“昵昵噥噥”的哼叫聲,顯然是某種大型動物正在經(jīng)過。阿福示意我們安靜,屏息靜氣傾聽,之后又肯定地說:“是野豬,我們可以遠遠地看一下。”
我輕輕地探出頭,朝著發(fā)出聲音的方向望去,只見左下方三四十米開外,一前一后有兩頭中等個頭,一兩百斤重的野豬正朝我們這邊走來。我平生第一次在野外見到野豬,既想給野豬來一張大大的特寫照,心中又不免有些害怕,一不小心把腳下的干樹枝給踩斷了,發(fā)出了聲響,很快就被警覺的野豬發(fā)現(xiàn)了,僵持對視了幾秒鐘后,野豬立馬轉(zhuǎn)身跑去,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本來,我已經(jīng)把鏡頭拉得很近,兩頭野豬都完美地被固定在了畫面中間,但因為擔心和害怕,下意識地猶豫卡頓了一下,汗淋淋的雙手硬是沒有能夠給這對野豬兄弟定下格,留個影,待我再次回過神來,一番操作之下,只拍得其中一只逃離現(xiàn)場的背影照,也算是收獲和見證了。
野豬落荒而逃。(奚百川 攝)
邂逅野豬之后,我們又往上走了幾百米,很快就來到克靈居峰從腳下,抬頭一看,克靈居依然高高在上。今天我們從村子出發(fā),一直在天梯似的山路上不斷地向上攀登、攀登,已經(jīng)走了近三個小時,直到來到它的腳下,但克靈居似乎沒有變化,甚至還更高大、更巍峨、更挺拔了,像一堵垂直升向天空、高達千萬米的巨大銅墻鐵壁,哪里還有什么路可走呢?
阿春說:“哥哥,上面幾乎沒有路了,一般人是輕易不敢到這兒來的,即便說有路,那也是很多年前,極少數(shù)冒險上山采藥的人和布下野獸夾子的獵人,他們舍身闖出來的路,不能稱為路的路,近些年完全沒有人走,就越發(fā)艱難了?!蔽腋吒哐銎鸩弊?,呆呆地看著克靈居,心中只剩下一個念頭,罷了!罷了!
出發(fā)前我一心想登高望遠,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但在如此偉岸挺拔,始終同我們保持著距離的山中奇男子、偉丈夫——克靈居面前,又豈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登頂征服,為所欲為的呢?即便是換一條路線登頂,站在山巔呼喊宣泄幾聲,那又能怎樣呢?這莫非是所謂的天絕人路,是老天在善意地警告我和提示我:有時候,有些事,過猶不及,適當?shù)乇A粢稽c距離、一份神秘、一顆敬畏之心,也未免不是好事!
即使是到了科技極為發(fā)達的今天,自然仍然是人類的衣食父母,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休養(yǎng)生息之所,作為自然產(chǎn)物和受益者的人類,哪有什么征服自然,把大地踏在腳下的資本和可能呢?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可笑悖論?;蛟S古人比我們更懂得“高山仰止、望峰息心、適當留白”的道理,因此我們要向有智慧的古人學(xué)習,學(xué)習傳統(tǒng)文化里的那種“敬天愛人、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追求境界,而不是一味索取,處處標榜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定勝天、山高人為峰”這樣的膚淺表達,這同樣是一種高深的生存智慧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處世哲學(xué)。
克靈居高高在上。(奚百川 攝)
面對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偉力,如此近距離地靠近大山,既然今天峰頂無論如何也到達不了了,那之前一度心心念念的克靈居上還有什么不可思議的東西在吸引著我前往呢?
1936年,硬漢派作家代表海明威在他的自傳體式小說《乞力馬扎羅的雪》里描述過一只豹子:“乞力馬扎羅是一座高5892米的長年積雪高山,非洲第一高峰,馬塞人叫它‘厄阿奇——厄阿伊’,即上帝的神廟。在西側(cè)高峰附近,人們發(fā)現(xiàn)有一具風干凍僵了的豹子尸體,豹子為什么要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卻無人知道。”
而我心中也裝著克靈居上的另外一只豹子:40年前,村里有一位獵人,祖上都是獵戶,他孤身一人來到克靈居上巡山,查看之前布下的獸夾,當他爬到一處巨大的陡崖旁邊,很遠就聽到了巨大的咆哮聲,一定是有什么未知的野獸被困住了。就迂回攀爬到高處,壯著膽子,循聲望去。只見下方如絲線似的崖邊山道上,一只異常高大威猛,色彩斑斕的金錢豹因一條前腿被夾子夾住,正在來回轉(zhuǎn)圈,聲震山谷,情況緊急頗為恐怖。機敏而勇敢的獵人依仗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鎮(zhèn)定下來,瞄準胸口處開了一槍,一擊命中,鮮血汩汩直流。但豹子并沒有應(yīng)聲倒下,勇敢的獵人立刻再迎上前去,在距離七、八米遠的地方,對著大聲咆哮猛撲過來的豹子眉眼處又是一槍。這槍擊穿了豹子下頜骨,一下栽倒在地上。獵人接著又果斷地補了第三槍后,便鼓足勇氣,岔開雙腿騎在豹子身上,一手按著腦袋,另一手高高地掄起拳頭,比劃著要打的樣子,口中大聲喝道:“什冷瓦英,尼吉阿高伊”(意為你服不服?我打敗你了!),像極了小說里武松打虎的情景。此時,雖然豹子已經(jīng)動彈不起了,但棍子一樣粗的尾巴還在地上乒乒乓乓地亂敲亂掃著,過了幾分鐘后才徹底不動了,驚魂未定的獵人方才出了一口大氣,癱坐在地上,再慢慢地點上一支煙放松下來。回家之前,按照古老習俗,獵人要簡單地向山神和豹子作禱告,請求懺悔原諒。因為已經(jīng)被捆住了兩手兩腳的豹子太重太長,費了很大勁才把它跨到了肩上,慢慢地背下山去,地上還很長地拖了一截。20年前,我都還曾有緣見過這張巨大的豹皮幾次,據(jù)說從頭到尾足足有九尺七寸(3.2米),單是遠遠地在一旁站著看著,就已經(jīng)覺得寒氣逼人、未睹先怯了。
基于上述原因,我雖無獵人的膽識、豪氣和智慧技能,卻也很想到豹子走過的地方去看一看,也算是彌補了未能登頂?shù)倪z憾。
在阿福的幫助下,我們像猿猴似的手腳并用,艱難地在刀砍斧劈似的崖根邊上攀爬了大約三四百米,來到一處只有立錐之地,全無人行、唯有獸走,細若綠帶一樣飄在懸崖頂上的獸道上。不遠處,有一棵蒼勁古老的大栗樹,看上去驚險異常。阿福:“這就是當年獵人射殺金錢豹的地方。”我想:非常之境,方有非常之物,克靈居和金錢豹,稱得上是這里的王者了!而王者之間的較量,成就了勇敢的獵人“芝亢若”(獵豹者)的美名!自古以來,納西族就是一個崇尚勇武的民族,在古老的《東巴經(jīng)》中,有關(guān)武士祭的經(jīng)書就有《武士的起源》《武士的來歷》《武士頌》《送武士》《贖武士之魂》等28種之多,甚至還有一個單獨的《勇猛女子祭喪儀》(納西語稱“崩丹怒”),專門用來祭祀勇敢的女子,其崇勇尚武之精神,可見一斑。這種普遍性的尚武精神,不僅僅體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和緊要關(guān)頭,還體現(xiàn)在古老的狩獵文化傳統(tǒng)上。如《東巴經(jīng)》中記載,利恩攜帶旗幟和弓箭,因射殺老虎和野牦牛而著名;高勒祖先曾徒手從懸崖邊上抓到一只巖羊,他的四個兒子梅、禾、束、尤都很勇猛,梅尼拉突曾在密林里射殺了一只老虎,束尼生盧曾在松林里捕殺了一只大黃野豬,反映了納西先民原始狩獵時期以善獵為偶像,有很深的英雄情結(jié)。但更加難能可貴的一點是:除了勇敢之外,積極進取、追求正義、廣納開放、愛好和平的納西族并不是一個濫用武力、盲目征服、予取予求、貪得無厭的民族,恰恰相反,視自然為同父異母兄弟的傳統(tǒng)納西人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內(nèi)心深藏著一份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只要是跟自然有所索取,就有向自然“欠賬”和“還債”的心理觀念、傳統(tǒng)法則。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物,都秉承“和為貴”傳統(tǒng)。如東巴教義中就認為,人們?yōu)榱俗约旱纳?,利用了自然,如開展伐木、割草、摘花、炸石、淘金、打獵、捕魚、汲水、取蜜,甚至是使用樹枝石頭等祭祀禮儀時,這些取自自然、利用自然的行為,都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欠賬”行為,是需要償還的。因此,從這種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傳統(tǒng)觀念中,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過去納西人起房蓋屋,乃至于砍一棵樹,劈一塊石,都要向自然神靈舉行一個簡單的贖罪儀式,求得諒解的原因。這也是為什么過去凡是納西人居住的地方,必定山青水綠,飛禽走獸眾多,處處鳥語花香,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的原因。
非常之境方有非常故事。(奚百川 攝)
位于克靈居峰從下,“V”型谷開始處的這一片地方被稱為“勞掛”??梢杂袃煞N解釋,一種是虎出沒路過的意思,另一種是胳肢窩、手臂間的意思。我認為后一種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把克靈居比作巨人,那“V”型谷兩端自上而下延伸到村子前后的巨大山脊就像是巨人的左膀右臂,又因這一帶林木繁盛潮濕,因此源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走了幾百米,我們來到路邊的一棵栗樹下,這個地方被稱為“好突古(做飯?zhí)帲薄胺侨蕩Ч拧保ú而B處),看似并不起眼,只有簡單的一個石灶,一個用樹枝圍成的像大鳥巢一樣的棚子,前方幾十米處有一個小小的水潭,卻曾經(jīng)留下過大家的很多美好難忘回憶:如阿春尚在很小的時候,就曾經(jīng)約過幾個小伙伴,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來這里捕鳥,卻意外地受到了一大群前來喝水的猴子的驚嚇;如阿福曾在這里見到過一頭約有五百來斤重的大黃野豬,可惜當時手里沒有工具;而其中最為好笑的一次,是身為獵人的姑爹只身一人來到這里,又困又累,索性就生起一堆火坐在旁邊休息,卻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剛好有一只冒失的猴子前來水潭喝水,因被紅紅跳動的火苗吸引而回頭觀望,居然鬼使神差地一下就撞到了姑爹身上,把雙方都嚇了一大跳,那只猴子也連連尖叫著落荒而逃,這既滑稽又不可思議的神奇一幕,注定是要難忘終身的。就在這個承載著很多有趣人生回憶故事的地方,我們今天也一樣生火做飯,高聲談笑,簡單地吃了一頓加餐,養(yǎng)足了精神之后,又于五點左右慢慢離開,踏上了回程的路。
近處是石灶,高處樹干上倒掛著一個鑼鍋,左前方有一個鳥巢似的棚子,再過去幾十米處有一個小水潭。(奚百川 攝)
退回到“V”型谷起始處,因為阿福要去巡前方高處的另一個山頭,我跟著阿春先行下山。阿春說:“原路返回沒什么意思,我們不如去幾個山洞里碰碰運氣”。我說好,于是一路從“V”型谷右側(cè)崖壁邊上慢慢下撤,分別去了茲孜巖布夸(鬼藏身的山洞)和納母咒巖布夸(一個叫納母咒的人住過的山洞)。茲孜巖布夸有明顯的有古人居住過的痕跡,洞頂被熏得漆黑,看上去猙獰可怖。
阿春掏出一個淘寶上買的微型金屬探測儀,左探探、西戳戳,滿懷期待地說是看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一點古董、文物或是金銀之類的東西。前幾天徒步太子關(guān)時,他還給我們講過一個關(guān)于寶藏的故事:很久以前,一位奉科籍的軍官用馬匹馱著一馱裝滿金銀的袋子,準備連夜從寶山翻越太子關(guān)到奉科,由于天降暴雨,不得已而將袋子悄悄地埋藏在某處后回到阿耍落村子,但第二天卻怎么也找不到袋子,無奈之下只能悻悻而去。若干年后,他又再次來到寶山,詢問當?shù)赜袩o村民發(fā)生一夜暴富等情況云云,方才為人所知。
這是寶山人盡皆知的故事,其真實性現(xiàn)已難以考證,但原先金沙江兩岸地區(qū)和三江口上游水洛河一帶盛產(chǎn)金沙,甚至偶爾發(fā)現(xiàn)大塊狗頭金也是不爭的事實。本世紀初,金沙江大江截留前,眾多不法分子偷偷改裝船只,私產(chǎn)濫挖江底河沙采金的丑陋一幕還猶在昨天,真希望它從來就沒有發(fā)生過。
第二個山洞納母咒巖布夸早已物是人非,這位獨居山中的奇人異士早已作古,但地名卻一代代傳了下來,如今不大的洞中孤零零地只留下了一個盛水的木槽,反而成了一處山中眾多飛鳥前來飲水、洗澡、嬉戲的樂園。
茲孜巖布夸側(cè)洞。(奚百川 攝)
茲孜巖布夸主洞。(奚百川 攝)
茲孜巖布夸洞口遠眺群山。(奚百川 攝)
納母咒巖布夸的水槽和鳥兒洗梳后掉落的羽毛。(奚百川 攝)
快到八點左右時,阿福才歡快地吹著口哨,變戲法似地又出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我們?nèi)遂o靜地繼續(xù)趕路,來到一片高大的核桃林旁邊,耳旁不斷傳來略帶沙啞的“咯咯”聲,阿福說:“這是一只雄性箐雞歸巢前的叫聲,它們喜歡獨來獨往,只有到了繁殖季節(jié),一只雄鳥才會帶著幾只、甚至多達五六只雌鳥,妻妾成群地出現(xiàn)。跟隨的雌鳥越多,就說明雄鳥越漂亮越有魅力,越能受到異性雌鳥的青睞。”
又過了一會兒,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下來,由于今夜無風,整個山谷都顯得十分安靜,頭頂上方只有繁星在閃爍,美麗的銀河看得清清楚楚。正走到一處懸崖旁邊時,突然,頭頂上方有幾道黑影狀的東西掠過,連空氣也跟著微微震動起來,發(fā)出了一陣奇怪的、像小型噴氣式飛機一樣“嗚隆隆”的聲音。我吃了一驚,感到莫名其妙,心想莫非是見到鬼了。
阿春笑著說:“哥哥,這是晚上出來覓食的飛鼠在為我們作集體飛行表演呢,它們是高超的夜間飛行大師,白天在崖洞里睡覺,我們可以過去到崖下看看?!蔽揖o跟著阿春、阿福,三步兩步跳到山崖邊上,我們用強光電筒一打,經(jīng)過一陣搜索,很快就見到幾十米高處山崖邊上有幾雙綠瑩瑩的小眼睛在朝我們這邊觀望。過了一會兒,一只垂直地貼在崖壁上的飛鼠慢慢地施展起了騰挪大法,只見吸盤似的扁平狀身體貼著崖壁動了起來,很像是一個撐開四肢的翼裝飛行員,又像是在海底移動的烏賊,看上去既神奇,又有點滑稽可愛。
《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洛克著)里的飛鼠標本。
我不禁感嘆: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獨特的環(huán)境,竟然催生出了那么多無與倫比、又各具特點的神奇動物,如果此行不來寶山,不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飛鼠是如何飛行和飛檐走壁的。在路上,我開玩笑似地對阿春說:“寶山真的是一塊寶地,只是我們尋寶鑒寶的方式方法錯了,它沒有埋在地下,也無需用探測儀去苦苦找尋,其實真正的寶藏一直就在你我的眼前身邊,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唯有天天和我們相依相伴,近在眼前的這一片綠水青山和山中的飛禽走獸、獨特的地理、海拔、區(qū)位,宜居宜游的氣候環(huán)境,優(yōu)越的光熱水條件,獨特的民族文化風情,才是寶山真正的、永恒的、無可替代的財富。”
(未完待續(xù))
作者:奚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