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屬于云南十大名菌之一。牛肝菌的種類多,我們平常說的黃癩頭、紫牛肝、白大把、黃大把、見手青等均屬于牛肝菌系列。
云南各地均有牛肝菌——
陳宗海《麗江府志·卷三·食貨志·物產(chǎn)》所記載的鬼打青菌就是見手青。
李毓蘭《鎮(zhèn)南州志·卷之四·食貨略·物產(chǎn)》有:“過手青,著手即青?!?
符廷銓《昭通志稿·卷九·物產(chǎn)志·植物》有:“大欛菌,黑褐色,又稱大腳菌?!?
王懋昭《續(xù)修馬龍縣志·卷三·地理·物產(chǎn)》有:“牛肝菌、大把菌?!?
陳其棟《宣威縣志稿·卷三·三十六》有:“大疤菌,底面有脂粉,質(zhì)若瓜,瓤若黃蠟,若瘡上之疤,去之則其本質(zhì)亦甘脆可口?!薄耙娛智啵浔举|(zhì)微綠而白,以手折之則青,故名。微毒,味亦劣?!?
王槐榮《宜良縣志·卷四·食貨志·物產(chǎn)·二十四》有:“牛肝菌,分黃、白、黑、酸數(shù)種。”
孫世榕《尋甸州志·卷之二十七·物產(chǎn)》:菌有“牛肝”。
項聯(lián)晉《云南縣志·卷之四》:“羊肝菌”。羊肝菌,也叫黑牛肝菌。
黃元直《元江志稿·卷七》:“大黑菌,(采訪)俗呼牛矢菌,曝干味佳,產(chǎn)青龍廠?!贝蠛诰褪呛谂8尉?
李鴻祥《續(xù)修玉溪縣志·卷伍》有:“羊肝菌”。
任中宜《新興州志》有:“羊肝菌”。
張自明《馬關縣志·卷拾·物產(chǎn)志》有:“羊肝菌”。
沈祜《邱北縣志·食貨部·物產(chǎn)》有:“見手青”“羊肝菌”。
陸宗鄭《姚州志·卷三·食貨志·物產(chǎn)》有:“過手青,著手即青?!?
吳蘭孫《景東直隸廳志·卷四之一·物產(chǎn)》有羊肝菌。
李春曦《蒙化縣志稿·卷十一·地利部·物產(chǎn)志》有大腳菰。
張無咎《臨安府志·卷之八·物產(chǎn)》有:“羊肝菌。”
董樞《續(xù)修河西縣志》張毓碧《云南府志·卷二》有牛肝菌。
吳永立、王志高《新平縣志·卷之四·農(nóng)政》有黃練頭菌。
有的地方,牛肝菌叫木碗菌,因傘蓋像木碗。霍士廉《姚安縣志·卷四十四·物產(chǎn)志·植物》有黑木碗、黃木碗、白木碗、裂頭菌、羊肝菌等。黑木碗就是黑牛肝,黃木碗就是黃牛肝菌,白木碗就是白牛肝菌,裂頭菌可能是黃癩頭,羊肝菌可能是黑牛肝菌。
牛肝菌具有一定食療作用。蘭茂《滇南本草·卷三》:“牛肝菌,氣味微酸、辛,性平。主治清熱解煩,養(yǎng)血和中?!?
牛肝菌很常見。汪曾祺《昆明食菌》有:“牛肝菌菌蓋正面色如牛肝。其特點是背面無菌折,是平的,只有無數(shù)小孔,因此菌肉很厚,可切成薄片,宜于炒食。入口滑細,極鮮。炒牛肝菌要加大量蒜片,否則吃了會頭暈。菌香、蒜香撲鼻,直入肺腑,逗人食欲。牛肝菌價極廉,西南聯(lián)大的大食堂的飯桌上都能有一盤?!?
今年小滿以后,雨水充足的話,曲靖本地人也可以上山拾野生牛肝菌,比如白牛肝菌、黃牛肝菌。
彭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