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鎮(zhèn)-
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雪山,這座“雄鷹難過之山”的最高峰,五十多條巨龍一樣的山岳冰川群攢聚而上形成的雄偉山峰上,姜根迪如冰川的融水悄然留下,在這凡人難及的禁域,只有山腳下的野生動物們不時出沒飲下這些純凈的甘泉,但是它們不會知道,這條寬不足三米深僅二十厘米的小溪,會從青藏高原一路而下,東行如海,成為奔涌寬闊貫穿全境的長江。
沿著長江回溯西行至通天河,再往西走,便是萬里長江西源,沱沱河。唐古拉山與昆侖山腳下,全國最大的鄉(xiāng)鎮(zhèn)——唐古拉鎮(zhèn)正位于此地。
這里也是沿青藏公路進藏的旅人們,絕不會忽視的一站。
//江源飛地上的公路之歌//
格爾木市,轄區(qū)面積12.45平方公里,是全世界轄區(qū)面積最大的城市,也是青藏高原之上除卻西寧與拉薩之外第三大的城市。而其中最大的占地面積4.9萬平方公里的唐古拉山鎮(zhèn)便已經比世界上很多小國家的面積都要大得多,相當于近七百個新加坡、半個浙江省的面積。但唐古拉山鎮(zhèn)卻又與格爾木市轄區(qū)之間隔著整個玉樹自治州,是一塊飛地。
這個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巨大鄉(xiāng)鎮(zhèn),人口卻只有堪堪不足兩千,和比鄰的可可西里一樣幾乎是無人區(qū)一樣的存在。茫茫無際的高原與草地之上,只有穿境而過的青藏鐵路與109國道(青藏公路)昭示著現代社會的氣息,不至于讓這片廣袤的土地徹底淪為蠻荒的荒原。
第一次驅車來到這里的旅人,不可避免的會接受到高原反應的巨大挑戰(zhàn)。這里是由青海進入西藏前的最后一站,經過可可西里與唐古拉山口,便真正的進入了藏區(qū)的腹地。
即使是經驗最為豐富的背包客,也會提醒你不要在準備不夠充分或者獨身一人的情況下冒然的闖入這段公路,因為過了沱沱河上的長江第一橋,除了極少路過的后八輪重卡,和數百公里才碰得上一個的居民點或休息站之外,所有危險與困難,便只能獨自面對。
已經穿越可可西里來到唐古拉鎮(zhèn)的老炮們自然會明白,在無人區(qū)之中任何的微小困難都會要了你的小命兒,109國道青藏段的邊上至今仍能找到落難騎行者的尸骨。高反、溫差、饑渴、野獸,這些都有可能成為使你命喪荒野的理由。但依然有無數的公路旅行愛好者來到這里,可能是因為只有在這種人跡罕至唯有荒野相伴的漫長公路之上,才能找到公路片的感覺——那時一場關于孤獨、尋找與救贖的心靈旅程。
當然了,這場獨特的旅程是只屬于那些真正的公路旅行發(fā)燒友們的,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既沒有精良的裝備也沒有豐富的遠行經驗,想體驗這段高原之上的荒野之旅,還是坐上可靠的綠皮火車,好在曾經世上最高的火車站也坐落在此,相信我,比起驅車行駛的舟車勞頓與意外頻發(fā),坐在車廂里看著窗外景色的你會覺得無比安逸的。
/ /曠野上奔馳的歌者//
唐古拉山下的草場廣闊無垠,唐古拉鎮(zhèn)的藏族牧民們趕著牦牛在這片靠近天空的地域之上奔跑著,嘴里唱起了歌頌天空與雄鷹的歌謠。
冰川從唐古拉山上將融水泄下,從一條小溪,到一條大河,水流涌動著,奔跑了起來,在高原的無邊的曠野之上,擊打著河岸的石頭和土地,嘩啦聲演奏出一首關于雪山與遠方的樂曲。
一輛火車從東邊開來,汽笛嘶鳴驚動了草原上的生靈,齒輪與軌道間的機械聲響與這片原始的土地格格不入,但深綠色車廂粗糲與狂野的氣質卻好像和軌道下面的曠野渾然天成,偶然會有巡邏的解放軍戰(zhàn)士經過,合著火車“況且況且況且”的聲響唱起了軍旅中的歌謠,天高地遠,人煙稀疏,只有遠處的雪山垂首傾耳,做一個靜默的聆聽者。
曠野上,牧民與雄鷹,河流與羚羊,火車與士兵們都曾向風吹來的方向奔跑著,唱起自己最熟悉的歌,而歷盡艱難建成的公路與鐵路,終于能讓外界也能聽到這些來自高原與雪山腳下的的歌曲。也能將唐古拉山盛產的牦牛肉運出藏地,沿著長江和鐵路,送到下游同胞們的餐桌上。
雪山腳下的唐古拉牦牛,在真正的有機環(huán)境下出生成長,是高原最完美的饋贈,它們也曾是曠野上的奔跑者。如今也能隨著公路也鐵路,向全國乃至世界獻上美味的歌。
//馬背上不必再駝起未來//
提起青藏,人們總是繞不過所謂的純潔與信仰,可是這些看似高貴的字眼卻僅僅能供外人來瞻仰,藏民們無法靠著這些東西吃飽穿暖,享受到現代社會的便利,也不能讓藏族的孩子們學到科學知識與光明的未來。
但是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鐵路與公路做得到,他們能把藏民們的牦牛肉與青稞酒賣到曠野之外,也能將手機電腦和羽絨服運到高原之上。
唐古拉山依舊無言,安靜的看著山腳下的子民們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